台北菩提禪堂【端午節歡慶活動】2023.06.18
炎炎夏日,灼熱的陽光穿透窗外的玻璃,傾瀉而下,將莊嚴的藥師殿,妝點得一片明亮,讓人感受到一股屬於夏日的活力。
今天的端午節活動,首先由老師帶領大家誦念《觀世音菩薩聖號》,感恩 諸佛菩薩,也提醒大眾,在這樣一個祈求平安吉祥的日子裡,我們更要懂得知足感恩,與人為善,廣結善緣。
接著,法美老師和妙融老師為與會大眾繫上五色絲線,祝願大家平安吉祥健康快樂心想事成!
◎實踐傳統與創意的完美結合,製作香包!
隨後妙融老師教大家製作端午節香包,只見桌上擺滿了各種色彩繽紛的絲線、繡針、香料。或許不熟練,然而大家的表情都認真而專注,要展現個人的技巧和耐心。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和創意,有人將可愛的卡通圖案,黏貼在香包上,顯出生命的活力;有人則選擇以樸素的方式,表達溫柔和寧靜。助教來回穿梭示範,輕聲給予建議和指導。大家彼此互相觀摩,交流著自己的靈感和技法,空氣中彌漫著艾草的香氣,慢慢飄散開來,大家的思緒與感受,逐漸融入了製作過程中,成為一幅最美的畫面。
當一個個綠色小粽的成品蹦跳出爐,大人、孩子都喜形於色,無不歡喜得意地展示親手縫製、細心黏貼的超級可愛卡通吉祥粽。
◎香噴噴的飯糰上桌囉!
接著,我們進行了另一個手工DIY活動,通過使用模具,加上米飯、海苔等各種配料,教導大家製作美味的飯糰,為今天的慶祝活動增添了別樣的風味。
工作台上擺放著各種形狀的模具,白米飯、海苔、素鬆、小黃瓜、紅蘿蔔、芝麻、葡萄乾等,都是製作飯糰的材料。齊雍師姐向與會者介紹製作飯糰的步驟和技巧。
首先,將煮熟的米飯放入模具中,用手輕輕按壓,以確保米飯的紮實度。接下来,將喜歡的配料塞進米飯內,並將海苔鋪在米飯上,增添香氣和口感。接著,用模具的另一面覆蓋在海苔上,使其緊實。最後,將模具取下,一顆美味的手作飯糰就完成了。
.
製作過程中,同修們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和創意。有人在米飯中,添加各種材料,增添了飯糰口味的多樣性。還有人將海苔撕成不同形状,搭配不同顏色的蔬菜,創作出獨特的圖案,使飯糰口感更加豐富、外觀更吸引人。
這樣的活動,同修們不僅學會了製作美味的飯糰,還能夠感受到傳統端午節的樂趣和獨特魅力。而手做飯糰最重要的是享受製作過程,因為它需要耐心和细心操作,當飯糰成形後,我們除了快樂和滿足。同時,也喚起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。
◎好好玩的立蛋!
立蛋的意義是通過競賽的方式,讓蛋「站起來」而且不會倒下去。這項活動不僅考驗了參與者的技巧和耐心,也為今天的節日活動增加了娛樂性和互動性。
立蛋活動的規則簡單,但是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將蛋立起來,還要能讓蛋保持穩定,卻不是容易的事。同修們紛紛動起腦筋,嘗試各種方法和技巧,有人用手指輕輕撐著蛋;有人則是試圖融入物理原理找到平衡點,甚至還有人,運用創意做出特殊的蛋架。現場熱鬧非凡、歡笑聲此起彼落。傳統習俗相信,能夠將雞蛋立起來的人,未來的一年會有好兆頭呢!
此外,當天還有跳蚤市場的義賣活動,也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和參與。觀音殿擺放著各式各樣的二手物品,這些物品來自同修們家中用不到或閒置的物品,他們選擇捐出來,達到物盡其用,同時義賣活動的所有收入,將全部用於台北菩提禪堂空調的改善。
通過捐贈二手物品,每個人都能夠為禪堂盡一份力,而這樣的善行,也是一種播種福田的方式,藉由行動,積累善德和福報。而二手物品本身,也鼓勵人們重新思考和珍惜物品的價值。閒置物品重新被利用,減少了資源的消耗。
這次的端午節,豐富又有創意的DIY活動,讓節慶變得更加有趣,也讓大家有一個非常美好的回憶。
台北菩提禪堂祝福大家 端午節安康!闔家平安!
.